湟中-李宝洲-湟中壁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发布时间:2024-09-24 11:47:52| 作者:
个人简介
李宝洲,男,字山里人,汉族,2011年被认定为湟中壁画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是青海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事工艺美术46年,擅长佛教(藏传佛教及汉传佛教)、道教等题材的壁画,民间彩绘、农民画、国画(山水画)创作及泥塑制作,壁画构图气势宏大、人物众多,线条流畅、富有书法骨力,设色大胆、富有现代气息。其中绘出汉藏式壁画11300余米,大小雕塑820余尊,古建设计及修建施工30余处,彩绘工程1200处,手把手的带出徒弟25名。
现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十二届政协西宁市委员,湟中县政协七、八、九届委员、文联委员,青海省民间工艺大师称号,2011年5月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美术(湟中壁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青海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宁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湟中书法家、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湟中书画院副院长,青海牡丹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湟中“八瓣莲花”壁画泥塑副会长,西宁市文化产业示范户,2018年荣获西宁市首届“西宁工匠”荣誉称号等。
作品《春到山村》1988年5月,入选“海东地区首届书画展”,并获优秀奖; 9月,农民画作品在全国民间书画大赛中,获入选奖; 1989年3月“湟中民族民间艺术展”在北京美术馆展出,其中作品的《金带当空》、《庆丰收》等6幅作品参展;1989年9月作品《草原勤女》参加文化部、农业部、中国农村经营报社、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农民书画大赛”展览,并获入选奖;《套牦牛》1990年8月,参加文化部、群文司在长春举办的《全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作品邀请展》,并获二等奖; 《草原勤女》1994年入选国务院在京举办的“中国社会发展成就展览”;作品《草原晨曲》获优秀作品奖;《打马球》、《套牦牛》、《老翁趣》2000年被入选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世纪之光书画集》; 2010年6月被认定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项目美术(湟中壁画)代表性的传承人”和“西宁市文化产业示范户”;被授予“青海省一级工艺大师”称号;9月国画作品在大通、湟源、湟中三县书画展中荣获三等奖; 2012年4月青海省博物馆收藏壁画作品2幅;其中《十八罗汉斗悟空》被青海省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永久性展出;2012年5月国画作品在书画天地报刊入选刊登; 2013年10月国画山水作品在青海书画展中荣获一等奖,壁画作品1幅、泥塑作品3幅、国画作品3幅入选“美丽中国”邮集,在全国发行;2014年7月被西宁市文化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代)命名为“第三批西宁市文化产业示范户”。11月由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授予“青海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5年5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藏学专家拉科·益西多杰(杨贵明)撰文联合出版《宗喀巴大师画传》,收录描绘宗喀巴大师一生的壁画60余副。10月,湟中县科技文化体育局、湟中县文化馆聘请为湟中县现代民间绘画中心创作组副组长、湟中县现代民间绘画质量监审组成员、湟中县现代民间绘画中心创作组辅导员。2017年10月参加“第二届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活动。2018年4月被西宁市总工会授予“西宁工匠”称号。荣获西宁市首届“西宁工匠”荣誉称号;“西宁工匠”“初心”在西宁市电视台“零距离”栏目多次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