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湟中-范明周-湟中千户营高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发布时间:2024-09-24 11:40:44| 作者:

      范明周个人简介

      范明周, 湟中县拦隆口镇千户营村民,现年55岁,小学文化程度,从小喜爱绑扎高台,现为千户营高台绑扎第十代传人,他从小就非常喜欢高台,每年正月里老师们绑扎高台时,他就在一旁专心致志的观看,还模仿大人进行绑扎,做手势,师傅胡理财看到他那样喜爱的精神,想收他们为徒,但绑扎高台是一种艺术活,必须心灵手巧,经过几年的观察,胡理财觉得他有绑扎高台的天赋,于是就收为徒弟,成为了第十代传人,有了师傅的精心指导加上他俩的勤奋好学,通过十几年的绑扎,终于学到了师傅的本领,现在,他俩绑扎的技术更是精益求精。2010年11月,范明周被评为湟中千户营高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据村里的老人们讲,千户营村里的高台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洪武年间,当时,祖辈们从南方移民到青海时,就带来了一台“魁星”高台道具和制作高台的手艺,而且是那种内地至今仍能见到的直接绑在人身上的高台。定居到青海后,祖辈们就将高台技术利用起来,开始在青海表演高台。后来,他的高台演变成了由4至8人抬的形式,表演人物开始增加,台数也增加成了20台。从那时起,千户营的高台就开始红红火火地演了起来,并一代代相传至今。

    多少年来,高台的演出活动一直没有中断过,即使是纷乱的文革时期,高台依然演的红火,这与高台的特殊的情感和聪明是分不开的。文化大革命期间,青海大部分地区的社火和高台都被禁演了,文国录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只要顺着时代的要求走,他们的高台就不会被禁演。于是,根据当时社会的形式,制作了《草原英雄小姐妹》、《智取威虎山》、《红灯记》、《英雄儿女》、《沙家浜》等题材来演出,因此他的高台不但没有被禁演,反而受到了表扬。

    2006年,他制作的高台在全国性的文化活动中亮相,代表青海参加了全国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参赛活动,并一举夺得了“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和“中国首届民间飘色(抬搁)艺术展演入围奖”在。在广州的演出活动中,千户营高台赢得了一阵阵掌声和喝彩,有关专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为我省挣得了荣誉。

    现在随着年龄增长,他也积极培养下一代传人,培养范长江为下一代传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他的高台也必将发扬光大,使高台艺术生命长盛不衰。为了弘扬千户营高台这朵艺术绮葩,保护千户营高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并发扬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