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湟中-何满-银铜器制作与鎏金技艺-国家及代表性传承人

发布时间:2024-09-24 11:30:41| 作者:

    项目简介及特点

    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于2011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1176号Ⅷ-196,青海湟中县的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河湟文化的代表区域,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和繁衍生息,属古代羌戎之地,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包括银器、铜器加工及鎏金工艺。其生产方式主要以家庭手工作坊为主,以子承父业,代代相传为生产理念。湟中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与塔尔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形式来看,既有多样性和独特性;从内容来看,既有传统汉藏文化交融并存的成分,它包括银器、铜器加工及鎏金技艺藏传佛教色彩浓厚,“湟中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具有浓厚的藏传佛教艺术色彩,以佛教艺术品居多,与国内各地银铜器作品相比具有鲜明的藏传佛教特征。鎏金技艺显著;2008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鎏金技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发明之一,在西汉时期达到鼎盛,作为一种古老的技艺在青海得以保存和传承下来,是湟中银铜器作品最大的亮点和特征,包括银鎏金和铜鎏金。艺术性与生活性的统一,以工艺精细、图案丰富、以生活为作品体现艺术性与生活性的统一,保留着青海古老民族的生活形体和意识轨迹。手工制作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作品以手工打制而成,保留着古老传统的手工技艺,作品更富有生命力。材料为金银铜、人与物之间德行延展、千锤百炼中出精品,艺术加工的过程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何满:男、 1965年生,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人,2012年12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湟中银铜器制作与鎏金工艺”代表性传承人,编号04-1925号,省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咨询专,16岁开始跟随父亲一直从事银铜器制作与鎏金工艺的学习研究,并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带徒授艺。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何满在传统风格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吸取各家所长,借鉴多民族艺术风格,逐步形成了当地独特的风格,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湟中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何满的作品先后参加过意大利米兰世博展、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薪技艺”展、韩国首尔、西班牙马德里、蒙古乌兰巴托文化交流展等、“大美青海香港行”、越南河内博览会展等,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作品双年展,“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北京文博会,青海省民族文化旅游节”、等展会上多次获的金银大奖,何满始终以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开展传承和传习活动,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类非遗宣传展览、演示推广等活动;其部分作品还被国家博物馆、科威特国家博物馆等收藏、中国工艺美术馆、青海省博物馆等等单位收藏,2014年6月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2009.06--至 今湟中县银铜器协会会长,2009.09--至  今   湟中福瑞满银铜器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2014至2018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套综合频道、中央电视台第四套国际频道、中央电视台第九套、中央电视台第十套综合频道探索与发现栏目组和青海省电视台、西宁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2017.03--至  今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咨询专家,2017年5月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综合频道 “我有传家宝”栏目组的著名主持人水均益做过专题宣传报道,2018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12月被选为青海省民间文艺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理事会理事,2018年选为青海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会理事。2018年11月被西宁市何满入选为“引才聚才555计划”培养第二类人才。

     

    传承状况和个人成就

    何满,作为湟中县银铜器行业的突出代表人物,几十年如一日,不遗余力地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一是2009年发起设立湟中县银铜器协会,何满带着自己的作品登陆央视一套《我有传家宝》栏目,使更多的人了解到青海非遗文化历史。三从源头抓起,着手培养徒弟,力争扩大传承力量。一方面,积极从民间寻觅合适的徒弟并倾心培养,累计吸收徒弟50多人,目前10人已出师;另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非遗走进校园”政策,分赴清华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开展专题技艺培训和演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生根开花结果;同时,以湟中银铜器协会身份自主举办各类培训班,积极传授技艺,壮大传承力量。

    主要获得的省部级以上的奖励有:2012年5月,第一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中作品“纯银直把茶壶“、“双把银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同年12月,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湟中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7月,被文化部中国非遗保护中心特授予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同年9月,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授予第三届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同年10月,作品“纯银佛塔”在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东阳)上获得2014“中国原创.百花奖”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2015年1月,作品“吉祥八宝龙文银包木碗”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同年11月,在第十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及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获得“百花杯”精品金奖;2016年7月,作品《八瓣莲花尊》、《纯银佛灯》、《纯银一体壶》、《纯银香炉》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被西宁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评为“2016年度西宁市文化企业带头人”,2017年3月,作品《龙纹香炉》获得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2018年9月作品《如意八宝塔》在第四届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中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多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博会、中国当代工艺美术作品双年展等机构奖项多次,获得“金凤凰”金银铜奖各3次,“百花杯”金奖3次,银奖5次